「金融小常識,剝削是怎麼發生?」2020微學習數位課程講座

發布日期:2020-10-28
語音導覽

隨著社會結構改變及醫療技術進步,高齡、長壽已經是現今面臨的社會現象,依國發會人口推估,台灣已於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,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,即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超過20%。近年來,年長者遭到金融剝削或詐騙的事件層出不窮,依警政署統計,50歲以上之詐欺案件受害人數逐年增加,在高齡社會中,對於年長者可能受到的金融剝削或詐騙需要特別注意。

防範金融剝削,留意日常細節
金融剝削或詐騙事件,往往發生在受害者身心脆弱或失去防範的情況,不分社會階層、教育程度或經濟狀況,任何人都可能成為金融剝削的受害人,只是年長者更容易成為目標。年者長如果患有失智症或退化伴隨輕度認知障礙,都會降低他們發現詐欺或騙局的能力,往往一不小心就把畢生積蓄花費殆盡,不僅錢財損失,更可能影響身心健康,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。

加害人可能會對年長者設下很多騙局,而且會視各種情形作不同的變化,透過電話、信件、電子郵件、網路、交友軟體等不同方式,廣泛地來尋找欠缺戒心,但卻擁有金錢或資產的人。金融剝削存在著多種可能的態樣,年長者或其親友、照顧者,可以試著留意一些日常生活細節,來發現金融剝削的跡象,例如年長者的支出和儲蓄突然發生變化、頻繁使用ATM、嘗試大量匯款、日常應該支付的帳單或款項無法支付、更改遺囑或保險受益人等。

錢財運用要小心,理財規劃要謹慎
年長者常常容易因為信任,將自己的財務或錢財,交由認識的人或身邊的人幫忙處理,例如請家人或朋友幫忙處理銀行或郵局的存款及提領、請認識的理專或業務員幫忙理財規劃,有時為了方便,年長者甚至會將存摺、印章交由信任的人保管,或是在接受金融服務業提供商品或服務時,在沒有詳細瞭解商品和文件的情況下,就簽署空白文件或表單,此時如果對方稍有不良企圖,金融剝削事件就可能發生。

另外,年長者在購買金融商品時,也可能容易被利率或報酬率吸引,而忽略應該瞭解商品內容和可能風險,例如本來要去銀行辦定存續存,但知道有金融商品的利率或報酬率,可能比定存更好,就在沒有充分瞭解商品和風險的情況下購買,如果之後發現所購買金融商品與預期不同,就容易衍生金融消費爭議。

評議中心提醒,購買金融商品前,應該請理專或業務員說明商品及文件內容,如果有不懂的地方,一定要問清楚,千萬不要陷入利率或報酬率的迷思。

發生金融消費爭議,找評議中心尋求專業協助
評議中心為提醒民眾購買金融商品時應注意事項,特別以年長者發生金融消費爭議案例製作宣導影片,在影片中分享幾個金融剝削故事,讓民眾及年長者知道金融剝削可能是怎樣發生的。如果您家中有年長者,或身邊有年長的朋友,可以透過觀看影片,瞭解重要的概念和注意事項,分享給年長者,一起幫忙年長者預防金融剝削。

評議中心也提醒,民眾想避免金融剝削或金融消費爭議事件的發生,可以加強自己的金融素養,例如學習金融概念和知識,提升自己對金融商品的理解和決策能力,不僅可以幫助自己學習辨識風險,做出明智的金融或財務決策,也能避免遇到爭議事件而受到損失,萬一發生金融消費爭議,可以尋求評議中心協助。

觀看影片去

最後更新日期:2021-07-29
上一則:「金融小常識,證券期貨Q&A?」2020微學習數位課程講座 下一則:「金融小常識,信託Q&A?」2020微學習數位課程講座
4Debug ControlName DetailNews
TOP
客服機器人